衛教資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11 月 25, 2022

糖尿病是因為胰臟所分泌之胰島素量不正常或功能缺陷所引起的一種醣類、蛋白質、脂肪代謝異常之疾病。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遺傳、自體免疫、肥胖、情續壓力、營養失調、懷孕、藥物影響等皆與糖尿病有關。當您有多喝、多吃、多尿、易疲倦、皮膚搔癢、視力減退、抵抗力減低且傷口不易癒合等情況,建議您至醫院新陳代謝科詳細檢查。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空腹血糖超過140 mg / dl,或任何時間飯後血糖超過200 mg/dl,就認定為糖尿病。

它是一種慢性病,對身體健康的傷害,不能只以自我感覺是否不舒服來衡量。經年累月血糖控制不佳,也會對身體的器官造成傷害,這就是慢性併發症,包括視力減退、青光眼和白內障,嚴重時甚至視力喪失;也可能引起腎臟的功能下降或蛋白尿,最後必須靠洗腎度日;神經的病變則可能引起手麻腳麻、神經疼痛;還可能導致末梢神經遲鈍及血液循環不良,所以當腳部有傷口感染時,若處理不慎,極易導致組織壞死,有截肢的危險性。這些慢性併發症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所以,除了定期追蹤血糖、血壓和血脂的變化外,並要定期做合併症篩檢,包括眼睛的視網膜腎功能周邊血管檢查周邊神經檢查,則可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造成病變的原因是因為糖尿病患由於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視網膜上的血管產生病變、或是增生新的血管,若血管破裂,即造成玻璃體渾濁,使得所看到的景象會有黑影、扭曲、模糊甚至視力喪失等現象,通常糖尿病的病史越久,或是血糖控制的越差,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也越高。

臨床類型

  1. 非增殖型:為早期的視網膜病變,即視網膜上小血管出血或是形成血管瘤等變化。
  2. 增殖型:在視網膜上有新生的血管延伸至玻璃體,甚至有出血的現象,而影響視力。
  3. 黃斑部病變:黃斑部是視網膜的中心點,若此位置發生水腫或是血管破裂而造成液體滲出,對視力的影響很大。


治療方式

  1. 雷射治療:早期所增生之新生血管,可用雷射之能量精準的投射至視網膜眼睛底部,阻撓新生血管繼續增生,達到防止視力惡化之效果。
  2. 玻璃體切除手術:玻璃體為透明之膠狀物質,當視網膜血管出血流入玻璃體時,造成玻璃體混濁,若眼球本身不能自行吸收血液時,就必需施行手術合併雷射治療以重建患者之視力。

如何預防視網膜病變

  1. 血糖控制:遵照醫師指示,嚴格控制血糖,均衡飲食、適度的運動、正確使用藥物,是預防的最基本方法。
  2. 糖尿病的血糖值,是顯示檢查當時的血液葡萄糖濃度,但它有時受到前一天飲食,或身體狀況如生病或睡眠不足等影響,會有準確度的盲點。人類血液中的葡萄糖,可通過紅血球,並起化學作用而附著在紅血球的血紅素上,所以,有葡萄糖附著的血色素即為糖化血色素(HbA1c)。因此,糖化血色素可以不受身體暫時狀況的干擾,忠實呈現過去三到四個月的平均血糖值。理想的糖化血色素,最好是在4%至6%,假設最近一個月的血糖控制不錯,但糖化血色素卻仍高於正常範圍,即代表糖尿病不見得控制穩當。糖尿病患者如能將糖化血色素控制7 %以下的話,將來發生併發症的機會比較少。
  3. 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每週宜偵測血糖一至二次,以空腹及飯後二小時為宜。
  4. 血糖控制較差的患者,宜每日測空腹、飯前、飯後及睡前血糖,並依醫師指示,調整用藥劑量。
合宜的血糖控制範圍
正常人空腹60-100mg/dl
飯後兩小時80-120mg/dl
糖尿病患者空腹小於140mg/dl
飯後兩小時小於200mg/dl
  • 定期做眼檢查:糖尿病病患應每半年做一次精密的眼底檢查以防止視網膜病變,若有病變應立即治療,勿耽誤時機。

糖尿病病患之照顧

  1. 注意血糖變化。
  2. 勿暴飲暴食、抽煙、喝酒,並適度運動,以維持理想體重。
  3. 注意預防其他併發症的發生,糖尿病患者也可能伴隨著有: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足部病變(選擇合適的鞋襪及指甲剪,寶貝雙腳)、血管病變。

相關文章

白內障醫療合併散光矯正 打造SMART新視界

白內障醫療合併散光矯正 打造SMART新視界

白內障未及時治療只能宅在家 視力出現 “日全蝕” 開車險釀禍術後清晰視界連續不將就 眼科醫療科技精進,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獎發明—高強度超短光學脈衝(即飛秒雷射)運用於眼科手術,彰顯眼科精準醫療蔚為趨勢。在白內障治療上,散光矯正則是完成白內障合併屈光手術精準醫療的最後一個重要關鍵。 台灣12-64歲散光人口比例達45.4%,65歲以上散光人口比例更高達74%,國人長期忽視散光問題,最後合併白內障恐讓視力雪上加霜,目前僅6%白內障患者接受在手術中合併矯正散光,錯失一次性同併解決白內障及全面性屈光矯正機會。...

飛蚊症需不需要滅蚊?

飛蚊症需不需要滅蚊?

  眼前飛蚊揮之不去,是飛蚊症患者最「煩」的事。醫師指出,大多數的飛蚊症患者是由於老化造成的玻璃體剝離而產生飛蚊,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並不需要特別「滅蚊」。但如果發現飛蚊產生數量、大小、位置上的變化,就可能是某些病變的症狀是前趨症狀,應趕快請醫師做詳細的檢查。 多數患者是自然生理現象並不需治療 但若蚊子越來越多,就得就醫詳細檢查確定是否有網膜病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