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蚊症

影片來源:華視新聞

影片來源:Alila Medical Media

飛蚊症需不需要滅蚊?

眼前飛蚊揮之不去,是飛蚊症患者最「煩」的事。醫師指出,大多數的飛蚊症患者是由於老化造成的玻璃體剝離而產生飛蚊,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並不需要特別「滅蚊」。但如果發現飛蚊產生數量、大小、位置上的變化,就可能是某些病變的症狀是前趨症狀,應趕快請醫師做詳細的檢查。

前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現任奧斯卡眼科診所院長醫師張正忠指出,飛蚊症是一種現象或症狀,並非特定的疾病,它的成因有二種,一種是因為出血、發炎、感染造成玻璃體混濁,而產生隨視線移動的「飛蚊」,這類飛蚊可能是玻璃體病變的症狀,也可能是視網膜剝離的前趨症狀,必須請醫師詳細檢查並治療。

然而,大多數的飛蚊症,是肇因於老化而導致的玻璃體剝離,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並不需特別防制和治療。而且,有不少患者在日後會自然的消失,因此,醫師在面對飛蚊症的患者頻問「如何治療」時?大多會先給患者衛教,減低患者的不安及疑慮。

話雖如此,張正忠醫師強調在下列情況下,應請眼科醫師做詳細的散瞳孔視網膜檢查:
(一)突然發生飛蚊症狀時。
(二)原有飛蚊症患者發現飛蚊的數量、大小、位置發生改變時。
張醫師說,生理性的飛蚊症會有持續性和穩定性的特色,如果數量、大小、位置發生變化,不排除可能是病理變化。

結論: 多數患者是自然生理現象並不需治療,但若蚊子越來越多,就得就醫詳細檢查確定是否有網膜病變發生。

診斷方式

最安全又徹底的檢查方法,是採用超廣角視網膜眼底攝影系統,包括超廣角系統(UWF)+高解像畫質 (4K以上)+ 紅外線掃描(軍隊用於夜間視力系統),動態性追蹤比對及紀錄玻璃體混濁狀況,早期鑑別診斷病理性飛蚊,必要時使用精準定位系統及3D光學斷層掃描系統,定位出早期視網膜裂孔、出血、局部視網膜剝離位置。採取預防性雷射治療,以降低高度近視、糖尿病等高危險族群失明的風險。

簡易的自我檢查方法,建議飛蚊症患者找機會,拿一張背景單純的白紙或白板,利用單眼直視白紙測試原來飛蚊的現象有沒有變化,並左右晃動白紙,看有無其他變化。換另一隻眼重複做一次。常常自我檢查,不但可以降低疑慮,亦可不致延誤飛蚊產生病理變化的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