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資訊

飛蚊症需不需要滅蚊?

12 月 30, 2022

  眼前飛蚊揮之不去,是飛蚊症患者最「煩」的事。醫師指出,大多數的飛蚊症患者是由於老化造成的玻璃體剝離而產生飛蚊,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並不需要特別「滅蚊」。但如果發現飛蚊產生數量、大小、位置上的變化,就可能是某些病變的症狀是前趨症狀,應趕快請醫師做詳細的檢查。

多數患者是自然生理現象並不需治療

但若蚊子越來越多,就得就醫詳細檢查確定是否有網膜病變發生

前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現任奧斯卡眼科診所院長醫師張正忠指出,飛蚊症是一種現象或症狀,並非特定的疾病,它的成因有二種,一種是因為出血、發炎、感染造成玻璃體混濁,而產生隨視線移動的「飛蚊」,這類飛蚊可能是玻璃體病變的症狀,也可能是視網膜剝離的前趨症狀,必須請醫師詳細檢查並治療。

然而,大多數的飛蚊症,其實是肇因於老化而導致的玻璃體剝離,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並不需特別防制和治療」。而且,有不少患者在日後自然的消失,因此,醫師在面對飛蚊症的患者頻問「如何治療」時?大多會先給患者衛教,減低患者的不安及疑慮。

話雖如此,張正忠醫師強調在下列情況下,應請眼科醫師做詳細的散瞳孔視網膜檢查:

  • 突然發生飛蚊症狀時。
  • 原有飛蚊症患者發現飛蚊的數量、大小、位置發生改變時。

張醫師說,生理性的飛蚊症會有持續性和穩定性的特色,如果數量、大小、位置發生變化,不排除可能是病理變化。

張醫師並提供一個很簡易的自我檢查方法,建議飛蚊症患者不時的找機會,拿一張背景單純的白紙或白板,利用單眼直視白紙測試原來飛蚊的現象有沒有變化,並左右晃動白紙,看有無其他變化。換另一隻眼重複做一次,常常自我檢查,不但可以降低疑慮,亦可不致延誤飛蚊產生病理變化的治療時機。

最安全又徹底的檢查方法,是採用超廣角視網膜眼底攝影系統,包括超廣角系統(UWF)+高解像畫質(4K以上)+紅外線掃描(夜戰視力系統),動態性追蹤比對及紀錄玻璃體混濁狀況,早期鑑別診斷病理性飛蚊(辨別好或壞蚊子!),必要時使用精準定位(GPS)系統,即時發現及定位早期視網膜裂孔、出血、局部視網膜剝離,結合3D光學斷層掃描系統,採取預防性雷射(超前部署!),降低高度近視、糖尿病等高危險族群失明的風險。

相關文章

白內障醫療合併散光矯正 打造SMART新視界

白內障醫療合併散光矯正 打造SMART新視界

白內障未及時治療只能宅在家 視力出現 “日全蝕” 開車險釀禍術後清晰視界連續不將就 眼科醫療科技精進,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獎發明—高強度超短光學脈衝(即飛秒雷射)運用於眼科手術,彰顯眼科精準醫療蔚為趨勢。在白內障治療上,散光矯正則是完成白內障合併屈光手術精準醫療的最後一個重要關鍵。 台灣12-64歲散光人口比例達45.4%,65歲以上散光人口比例更高達74%,國人長期忽視散光問題,最後合併白內障恐讓視力雪上加霜,目前僅6%白內障患者接受在手術中合併矯正散光,錯失一次性同併解決白內障及全面性屈光矯正機會。...

什麼! 眼睛也會長皺紋 ?

什麼! 眼睛也會長皺紋 ?

張正忠 醫師 美國芝加哥伊利諾大學 眼科博士     奧斯卡眼科 院長 65歲的吳老師,兩年前雙眼接受白內障手術視力穩定,左眼單邊突然發現浴室磁磚紋路扭曲變形,原以為是太累或散光造成,3個月後情況持續惡化,就診眼科診斷為黃斑部皺褶合併裂孔,必需接受手術治療。 年僅36歲的小俊,左眼突然發現電腦畫面中心扭曲及薄霧感,以為近視度數增加,至眼鏡行重新配鏡也無法改善,經轉診眼科檢查,診斷為黃斑部皺褶,必需接受手術治療。劉老師和小俊都問:『知道皮膚會起皺,不曉得眼睛底片也會長皺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