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的退化性疾病,「高度近視」患者,加上3C產品無限制的大量使用,早發性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50-60歲即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節節上升;白內障是由於水晶體混濁,即使靠眼藥水、針灸或藥物都無法治癒。透過手術移除混濁的水晶體,並置換人工水晶體,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
奧斯卡眼科中心張正忠院長表示,高度近視7-800度甚至超過1000度以上、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家族遺傳等,是引發早發性白內障的主因。現在人喜歡盯著社群軟體或長時間追劇,用眼過度使得近視度數飆升,隨著年齡增長,更加速清澈透明的水晶體提早混濁,導致早發性白內障產生,造成視力模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糖尿病患要小心,白內障提前報到
全身性代謝性疾病三高疾病患者需要特別注意,尤其糖尿病與白內障最相關,由於血糖過高使得眼睛內部代謝循環變差,除了擔心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及黃斑部水腫之外,水晶體也會提早老化,血糖控制差的族群,白內障產生的時間更會提早,與同年齡層比較,機率也會高出好幾倍。
張正忠院長提醒,為預防白內障悄悄找上門,每天可以花幾分鐘自我檢測,先遮住一隻眼睛,靠著輪流遮眼,準確地感覺視力的變化,高危險族群更要每年定期檢查。若發現下列徵兆儘速就醫:東西看起來有殘影的感覺、老是看不清、單眼度數突然飆升、眼睛易畏光、看路燈車燈覺得刺眼,都可能是白內障初期症狀。
「熟了沒?要手術嗎?」是最大迷思
張正忠院長指出,「熟了沒?要手術嗎?」是診間最常提問的問題。白內障是用人工水晶體取代變質的水晶體,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的關鍵在於患者主客觀的考量,先經過專業眼科醫師詳細檢查,確認視力不良是白內障造成,同時排除其他視網膜、黃斑部、青光眼等其他問題。
①視力差(眼鏡無法矯正)。②短時間內視力越來越差(不可逆變化)。③日常生活作息受到干擾。如果上述三個問題回答都是,便是考慮動手術的時機。過熟性白內障除了處理困難之外,風險係數也提高,不但術後的效果打折扣,部分患者甚至會引發水晶體過度膨脹後的青光眼。
該處理時就不要拖延,不需要等到白茫茫一片再來動手術。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白內障手術從傳統切開手術、微創超音波乳化手術,進展到飛秒雷射手術,採用多功能人工水晶體,同時能矯正散光、近視、遠視與老花,一併解決視力不良問題。
人工水晶體材質也發展出不同設計與功能,提供不同族群更多選擇,建議術前充分了解人工水晶體的功能性,未必自費或較貴的人工水晶體適用每個人。常見的人工水晶體可分單焦點、三焦點、延伸焦距三大類,都可以搭配散光矯正,各有適合的患者。
白內障手術人工水晶體怎麼挑?以符合患者生活型態及工作需求最重要。不想術後依賴眼鏡的患者,傾向選擇多功能「三焦點」或「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因其提供遠、中和近距離連貫性的視力需求,對光線的依賴性低,在較暗的環境用眼也能保持一定程度的視力品質,可以降低對眼鏡的依賴,提升生活的便利性。最新一款「非繞射型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加上特殊的夜間不易眩光設計,特別適合夜間有工作需求、職業駕駛,或接受過近視雷射和角膜屈光手術後的患者使用。
要特別注意的是,多功能人工水晶體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使用,除了要排除嚴重視網膜、黃斑部病變、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患者之外,對於做過近視雷射、近視角膜屈光手術等等,眼睛條件相對不完美的患者,也需要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行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
專業經理人、飛行員視力惡化 「多功能」人工水晶體延續職涯
哪些白內障患者適合多功能「三焦點」或「非繞射型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為精準掌握患者眼睛狀況,醫師會進行多項精密檢查,評估患者眼睛是否過乾、角膜正不正常等等。術前利用低能量干擾波雷射測量、光學斷層掃描科技、3D立體角膜散光測量儀等各項精密的檢查,計算出適當的度數,最新科技結合影像導航系統以及3D立體顯微手術,將人工水晶體植入並精準的定位。
張正忠院長曾收治一名50歲高級手工精品鐘錶專業經理人,右眼有嚴重黃斑部病變,視力完全倚靠左眼,不料左眼視力從800度飆升至1700度,度數急速下降,確診為白內障。由於患者沒有夜間長途開車需求,並希望術後不戴眼鏡,植入多功能「三焦點」人工水晶體合併矯正散光,術後在低光照環境也能有近距視力,快樂重回工作職場。
另一名年近60歲的飛行員,因為白內障造成視力惡化,夜間看儀表板不清楚,深怕影響飛行安全。患者期待術後夜間不要有光暈、眩光等副作用,植入特殊的不易眩光設計「非繞射型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重新享有遠、中、功能性近距離視力,飛行員又驚又喜,術後不再依賴眼鏡,得以繼續飛航生涯至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