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白內障手術22年視力仍清晰! 醫揭人工水晶體壽命關鍵

9 月 3, 2024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白內障治療過程中,再將患者已發生混濁的水晶體摘除後,需要植入人工水晶體,以回復原有眼睛中水晶體的功能。然而「植入後的人工水晶體到底能用多久?」是白內障患者術後常有的疑問。曾任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現職奧斯卡眼科院長的張正忠醫師,於2002年進行台灣首次微創白內障手術現場教學示範,當時的示範患者正是美籍在台人士易思博先生。透過單眼置換人工水晶體後重拾正常生活至今已過22年,而於2021年再度由張正忠醫師進行第2眼的白內障手術。張正忠醫師藉由最新的科技技術,更加精準修正與平衡病患兩眼視力。

2002年台灣首次舉辦白內障手術現場教學示範 患者術後22年視力清晰

張正忠醫師坦言,22年前白內障新技術問世後,仍因當時醫學資訊傳遞並不發達,在徵求教學示範病患的過程中,進度緩慢,直到徵詢易思博先生。因為易思博先生信仰巴哈伊教(Bahai),宗教信仰的力量讓他樂於受邀參與首次眼科學術盛會,協助張正忠醫師傳遞及分享新興醫學知識及科技。


當時易思博先生患有單眼的嚴重白內障,且合併約300、400度的低度數近視,導致雙眼視力不平衡,造成生活上困擾。張正忠醫師藉由微創超音波手術搭配顯微傷口技術,植入第1代人工水晶體,易思博先生在手術後隔日就能正常活動,視力品質也明顯改善。


自從張正忠醫師完成第1場教學示範手術後,22年裡在台灣總舉辦了15餘場的現場教學示範手術,吸引許多眼科醫師共襄盛舉。現今已成為眼科學界的例行學術活動之一。隨著醫學科技日新月異,除廠商持續將眼科最新科技、及醫療器材引進台灣,眼科醫師則透過學術研討會研究技術及器材間的差異,並將研究結果分享給全台灣的眼科醫師。醫師們藉由這個學術活動,不僅彼此教學相長,與國際接軌,也造福更多患者。

左眼人工水晶體使用22年狀況佳 右眼白內障手術精準修正雙眼視力

張正忠醫師進一步說明,當年易思博先生做完左眼白內障後,因為兩眼有較大視差,仍須戴眼鏡矯正視力。直到2021年,透過使用新技術進行右眼的白內障手術,手術過程中使用具有手術中定位及導航功能的3D顯微鏡系統,不僅治療好白內障,也精準矯正近視度數和散光度數,做到手術後不再需要戴眼鏡的結果。


張正忠醫師表示,通常白內障兩眼發生的時間接近,多數為1到2年之間,而易思博先生兩眼的白內障發生時間,卻相差20多年,實屬於特別的案例。


此外,易思博先生2024年回診檢查結果也顯示22年前左眼植入的第1代人工水晶體之功能狀況良好。而右眼透過新式科技植入第5代人工水晶體,更準確達到兩眼視力平衡,易思博先生開心表示,自此完全擺脫了眼鏡的束縛,特別在夜間駕駛的視力也大幅改善。

▲張正忠醫師為易思博先生右眼進行白內障手術,使用導航系統的3D顯微鏡,精準修正近視度數和散光度數,並植入第5代人工水晶體,準確達到兩眼視力平衡。(圖/奧斯卡眼科提供)

張正忠醫師強調,人工水晶體普遍具良好長期穩定性,因此並無使用年限的問題。易思博先生表示,自22年前置換過單眼人工水晶體後,即使他後來的每日常生活中,或在每次的眨眼瞬間,也不曾察覺有異常或不適。易思博先生形容「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人工水晶體的功能維持正常,如同正常人眼睛的視覺一般,舒適輕鬆。

人工水晶體最長的使用年限紀錄? 張正忠醫師最高齡患者已是百歲人瑞

張正忠醫師執行白內障手術已有30多年經驗,目前診所高齡患者中,以女性110歲最高齡,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完成白內障手術後,讓她重拾與家人打麻將的興趣,她女兒今年滿80歲,也是給張醫師做白內障手術。而男性最高齡則是106歲的病患,他的兒子已72歲,也由張正忠醫師執行白內障手術。他們至今每半年也都會來定期回診。張正忠醫師指出,人工水晶體要能使用長久,其中關鍵還需病人在於日常生活中照顧好自己的眼睛。

▲張正忠醫師執行白內障手術已有30多年經驗,目前最高齡的患者為110歲的女病患(圖左),最高齡男性病患今年為106歲(圖右),他們至今每半年都會定期回診。(圖/奧斯卡眼科提供)

為維持眼睛健康,避免眼睛健康惡化,應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易思博先生也以自身經驗建議,日常減少使用電腦的時間、有空多眺望遠處,幫助平衡近距離和遠距離視力,取得更佳的視線。


最後,張正忠醫師分享護眼日常保健秘訣,首先是「3多3少」原則:多看遠、多看綠、多眨眼;少3C、少螢幕、少熬夜。此外,早上起來1小時及睡前1小時,落實不使用手機、遠離3C產品,以延緩白內障發生。


# 首圖來源/奧斯卡眼科提供

相關報導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趙少康先生曾出現視力明顯退化的情況,回顧過去一年,他發現右眼視力逐漸模糊,不僅在閱讀報紙與文件時感到吃力,夜間開車時更因視線不清而影響安全,生活品質因此受到顯著影響。 由於他的工作性質與日常生活皆高度仰賴良好的視覺功能,因此這些視力退化的症狀讓他感到相當困擾,並開始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以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自理能力。經眼科專業評估後,釐清病因並展開適當治療,才能有效改善視力問題、恢復生活便利與信心。...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悠活健康 馮逸華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年來發現右眼視力退化,不僅閱讀困難,夜間開車也變得吃力,原以為只是老花眼或疲勞所致,經檢查確診為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所引起,接受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後,視力大幅改善。醫師提醒,白內障並非老年人專屬,若出現視力模糊、散光加劇等情況,應及早檢查治療。 最近發現視力逐漸模糊,夜間燈光出現眩光,配戴眼鏡也無法改善?奧斯卡眼科診所醫師張正忠表示,這些症狀可能都是白內障的徵兆。白內障是由水晶體混濁造成的退化性眼疾,常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近視度數加深、對焦不穩與夜間眩光等。 白內障症狀依混濁位置而異...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白內障是隨年齡增長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若不及早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白內障患者容易出現視力模糊、夜間眩光,造成白天閱讀困難,夜間開車吃力等現象。眼科醫師張正忠表示,當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影響到正常生活,就需要開刀。 張正忠醫師指出,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主因為水晶體混濁所致。他比喻水晶體如水果,由外皮(外層囊膜)、果肉(皮質)與果核(核心)構成:當果核混濁,常見於年齡相關的核性白內障,可能導致「近視樣改變(my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