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遠離乾眼與發炎 白內障術後好安心

12 月 12, 20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張正忠院長表示,白內障術後可先以潤滑保濕度佳的人工淚液輔助,保護角膜。

白內障是眼球表面水晶體混濁,導致視線模糊的眼疾,主要成因與老化、高度近視、糖尿病或遺傳等有關。然而,根據眼科醫師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白內障,且多與現代人不良生活方式、用眼過度等導致晶狀體提前老化有關。

根據眼科診所張正忠院長近十年在臨床上診治白內障患者的結果發現,白內障罹病族群已有年輕化趨勢,老年化白內障的平均年齡從70至80歲降低至60至70歲,甚至低於60歲的非老年化白內障人數也逐漸提升。

術前評估重要性高

由於白內障逐漸年輕化,手術進行前後需顧及不同年齡層患者是否有罹患其他眼睛疾病,特別是現代文明病「乾眼症」。張正忠院長進一步說明,手術前除須評估患者是否有乾眼症,若有乾眼症則需檢測屬於哪一種類型,若是缺油型的乾眼症,先以含油性人工淚液改善症狀;若是缺水型的乾眼症,則以補水型的人工淚液改善之。

張正忠院長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若能在白內障術前檢查出潛在眼表疾病,經治療後再接受手術,便能減少術後不適的機率與程度。若術前未能即時發現,於術後積極治療,仍能獲得相當程度的緩解。當眼睛不再乾澀不舒服,便能享受白內障術後帶來的清晰視野。

術後檢查三階段

張正忠院長表示,白內障術後可先以潤滑保濕度佳的人工淚液輔助,保護角膜。初期一個月可續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並將術後第一天、第三天與第七至十天設定為三個重要檢查時間點,觀察白內障術後微創傷口復原狀況與乾眼症狀,再調整藥物以及人工淚液的使用頻率。

若想預防白內障發生,該如何做?張正忠院長呼籲,盡量避免吸菸,因為吸菸所產生的自由基,會增加白內障的機會,飲食則應均衡,攝取適量的水果及蔬菜,外出不過度暴曬於陽光下,必要時可戴太陽眼鏡防止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

以上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相關報導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趙少康先生曾出現視力明顯退化的情況,回顧過去一年,他發現右眼視力逐漸模糊,不僅在閱讀報紙與文件時感到吃力,夜間開車時更因視線不清而影響安全,生活品質因此受到顯著影響。 由於他的工作性質與日常生活皆高度仰賴良好的視覺功能,因此這些視力退化的症狀讓他感到相當困擾,並開始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以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自理能力。經眼科專業評估後,釐清病因並展開適當治療,才能有效改善視力問題、恢復生活便利與信心。...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悠活健康 馮逸華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年來發現右眼視力退化,不僅閱讀困難,夜間開車也變得吃力,原以為只是老花眼或疲勞所致,經檢查確診為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所引起,接受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後,視力大幅改善。醫師提醒,白內障並非老年人專屬,若出現視力模糊、散光加劇等情況,應及早檢查治療。 最近發現視力逐漸模糊,夜間燈光出現眩光,配戴眼鏡也無法改善?奧斯卡眼科診所醫師張正忠表示,這些症狀可能都是白內障的徵兆。白內障是由水晶體混濁造成的退化性眼疾,常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近視度數加深、對焦不穩與夜間眩光等。 白內障症狀依混濁位置而異...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白內障是隨年齡增長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若不及早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白內障患者容易出現視力模糊、夜間眩光,造成白天閱讀困難,夜間開車吃力等現象。眼科醫師張正忠表示,當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影響到正常生活,就需要開刀。 張正忠醫師指出,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主因為水晶體混濁所致。他比喻水晶體如水果,由外皮(外層囊膜)、果肉(皮質)與果核(核心)構成:當果核混濁,常見於年齡相關的核性白內障,可能導致「近視樣改變(my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