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三少三多防乾眼 奧斯卡眼科:看遠看綠多眨眼早診治

10 月 18, 2024

奧斯卡眼科診所院長張正忠(右)、醫師麥令琴(左),攜手守護民眾眼睛的健康。圖 / 奧斯卡眼科診所提供

品傳媒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高度使用3C產品者應該注意使用時間,並注重眼睛保健,否則,眼科醫師警告,易乾眼症上身,嚴重乾眼症合併角膜病變的患者有可能影響視力!奧斯卡眼科診所醫師麥令琴指出,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有三分之一患有乾眼症,加上3C產品使用量增加,使得乾眼症有越來越年輕化趨勢。奧斯卡眼科診所院長張正忠呼籲,乾眼症狀包括乾澀、異物感、容易疲勞、起床時眼睛張不開、不明原因紅腫、早晚視力聚焦差異大等,應及早找專業醫師進行檢查,判斷是缺油型或是缺淚水型?

如何遠離乾眼症?張正忠點出,三少三多秘訣:少3C、少電視、少熬夜。多看遠,讓眼睛放鬆;多看綠色,綠色光譜是最溫和的,對眼睛的感光細胞傷害最少;多眨眼,讓眼球保持濕潤。麥令琴表示,造成乾眼症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可分為二大類:第一類是缺水型乾眼(淚液分泌量不足),第二類是蒸發型乾眼,也稱之缺油型乾眼(淚液蒸發過快),比例約2:8,其中,缺乏油脂層保護的主要原因是「瞼板腺功能障礙」,另由於化妝品清潔不周,蟎蟲寄居於睫毛毛囊,易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

張正忠說,缺油型乾眼症、瞼板腺功能不好的人,少吃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睡前、起床一小時內不要碰3C,大腦需休息,防止過度使用,乾眼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睡眠障礙,睡前一小時不宜再刺激大腦,褪黑激素、內分泌、神經傳導系統都會被破壞、打亂掉。麥令琴指出,瞼板腺功能異常患者,若放任不治療會造成管腺萎縮,甚或完全消失,腺體一旦嚴重萎縮後,即使再積極治療也不可逆,患者應及早找專業醫師檢查,以免嚴重干擾視品質。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經由眼瞼板紅外線攝影、角膜生物染色、淚液油脂層分析、眨眼視覺功能測量等專業的檢查,依照臨床嚴重度區分,可採取脈衝光治療、眼瞼板清理疏通術、自體血清療法等選項搭配治療,少數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有乾燥症者,需合併免疫風濕科會診,並提供相關藥物治療。

最後,張正忠提醒,乾眼症患者逐年增加,老花、遠視、眼睛過度使用患者罹患率較高,尤其,做過早期傳統的近視雷射角膜切割或白內障手術患者,發生乾眼症比率增高,有上述症狀必須積極檢查、治療。民眾3C產品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罹患乾眼症求診治療的患者人數,今年較去年增加10~20%;以往發生在約60~70歲,最近年齡降到40~50歲,甚至高度3C使用者,罹患乾眼症年齡層降低至30幾歲。(責任編輯/謝振維)

相關報導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趙少康先生曾出現視力明顯退化的情況,回顧過去一年,他發現右眼視力逐漸模糊,不僅在閱讀報紙與文件時感到吃力,夜間開車時更因視線不清而影響安全,生活品質因此受到顯著影響。 由於他的工作性質與日常生活皆高度仰賴良好的視覺功能,因此這些視力退化的症狀讓他感到相當困擾,並開始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以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自理能力。經眼科專業評估後,釐清病因並展開適當治療,才能有效改善視力問題、恢復生活便利與信心。...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悠活健康 馮逸華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年來發現右眼視力退化,不僅閱讀困難,夜間開車也變得吃力,原以為只是老花眼或疲勞所致,經檢查確診為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所引起,接受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後,視力大幅改善。醫師提醒,白內障並非老年人專屬,若出現視力模糊、散光加劇等情況,應及早檢查治療。 最近發現視力逐漸模糊,夜間燈光出現眩光,配戴眼鏡也無法改善?奧斯卡眼科診所醫師張正忠表示,這些症狀可能都是白內障的徵兆。白內障是由水晶體混濁造成的退化性眼疾,常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近視度數加深、對焦不穩與夜間眩光等。 白內障症狀依混濁位置而異...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白內障是隨年齡增長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若不及早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白內障患者容易出現視力模糊、夜間眩光,造成白天閱讀困難,夜間開車吃力等現象。眼科醫師張正忠表示,當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影響到正常生活,就需要開刀。 張正忠醫師指出,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主因為水晶體混濁所致。他比喻水晶體如水果,由外皮(外層囊膜)、果肉(皮質)與果核(核心)構成:當果核混濁,常見於年齡相關的核性白內障,可能導致「近視樣改變(my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