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奧斯卡眼科提醒:黃斑部病變激增 應減少使用3C

11 月 25, 2022

工商時報 黃馨穎 2020/12/30

黃斑部病變近來案例激增!眼科醫師警告,高度使用3C產品者應該減少使用時間,否則易有失明危險,尤其是高度近視者更不能忽視問題的嚴重性!

奧斯卡眼科診所院長張正忠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患者是黃斑部病變高危險族群,度數愈高,病變機率愈高,高度近視容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0%會導致嚴重視力喪失。

隨著網路盛行,電腦高度普及、手機使用時間日益長久,上班族因高度倚賴3C產品,導致常感覺視力衰退,張正忠強調,黃斑部檢查一定要合併全網膜檢查,黃斑部是網膜聚焦中心,跟整個網膜息息相關,找專業醫師做全網膜、黃斑部精密3D檢查、斷層掃描,鑑別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千萬不要等到看東西影像扭曲、黑影時,才就醫,因為已表示黃斑部可能已經產生嚴重的問題,包括黃斑部表面組織的皺摺、視網膜剝離或深層新生血管導致出血等,不可逆的嚴重病變,需要手術治療或者是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

張正忠指出,500-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即屬於危險族群,近十年,超過1,000度的超高危險族群更激增15%~20%,提早需要白內障手術以及罹患青光眼的比例也增加兩至三成,這些高危險族群需做白內障手術的比例平均年齡中位數,已從60多歲降到40~50歲,甚至有30幾歲患者,即需做手術處理。黃斑部病變需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或接受黃斑部手術病患也都提高約20%。

張正忠指出,黃斑部的自我保健之道有幾個簡易可行的方法:

一、黃斑部保護基本原則,用眼要省的三多三少,多看遠、多看綠、多閉眼休息;少用3C、少看電視、少熬夜。

二、一早一晚,不二法則;一不,即早上起床一小時和睡前一小時,絕對不要碰3C產品或者是看任何有螢幕的東西。二不,也不要看任何書報、文件,尤其是在昏暗的情況下,字體又過小更糟糕!睡前不看,減少腦部過度活動,對睡眠也很有幫助。

三、健康生活,不吸菸與控制體重,營養均衡必要時補充需要的營養素。

四、定期自我檢查(阿姆斯勒方格表),高危險族群需定期做視網膜及黃斑部全方位健檢。

五、若有疑似的症狀,包括:視力減退,飛蚊症增加、閃電、局部水波紋、固定的黑影、中心扭曲變形等現象,立刻就醫做正確的診斷,以及處置,絕對不可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相關報導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趙少康先生曾出現視力明顯退化的情況,回顧過去一年,他發現右眼視力逐漸模糊,不僅在閱讀報紙與文件時感到吃力,夜間開車時更因視線不清而影響安全,生活品質因此受到顯著影響。 由於他的工作性質與日常生活皆高度仰賴良好的視覺功能,因此這些視力退化的症狀讓他感到相當困擾,並開始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以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自理能力。經眼科專業評估後,釐清病因並展開適當治療,才能有效改善視力問題、恢復生活便利與信心。...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悠活健康 馮逸華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年來發現右眼視力退化,不僅閱讀困難,夜間開車也變得吃力,原以為只是老花眼或疲勞所致,經檢查確診為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所引起,接受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後,視力大幅改善。醫師提醒,白內障並非老年人專屬,若出現視力模糊、散光加劇等情況,應及早檢查治療。 最近發現視力逐漸模糊,夜間燈光出現眩光,配戴眼鏡也無法改善?奧斯卡眼科診所醫師張正忠表示,這些症狀可能都是白內障的徵兆。白內障是由水晶體混濁造成的退化性眼疾,常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近視度數加深、對焦不穩與夜間眩光等。 白內障症狀依混濁位置而異...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白內障是隨年齡增長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若不及早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白內障患者容易出現視力模糊、夜間眩光,造成白天閱讀困難,夜間開車吃力等現象。眼科醫師張正忠表示,當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影響到正常生活,就需要開刀。 張正忠醫師指出,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主因為水晶體混濁所致。他比喻水晶體如水果,由外皮(外層囊膜)、果肉(皮質)與果核(核心)構成:當果核混濁,常見於年齡相關的核性白內障,可能導致「近視樣改變(my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