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水晶體靠保養也會老化嗎?醫師教你怎麼挑選人工水晶體

11 月 25, 2022

「我可以只動「白內障」手術就好嗎?」大學眼科中壢分院長林鴻源說,這是許多患者的共同心聲,因為人工水晶體價格高、而且大家對於眼睛的手術都有點「怕怕」的,所以不願意裝上人工的東西。但是在眼睛內缺少了水晶體,真的會呈現「看不見」的狀態。

水晶體為什麼會壞掉?

跟水晶體最直接相關的疾病,就是白內障,雖然白內障跟高度近視、紫外線的傷害相關,但還是算「正常退化的疾病」。奧斯卡眼科院長、也是三軍總醫院眼科兼任指導教授張正忠就說,眼科醫師中流傳有一句話,「白內障總有一天等到你!」

簡單來說,就像皮膚會老化、生皺紋是一樣的,水晶體也會老化,但皮膚被太陽曬了之後,會老化的特別快,使用不當的保養品,也會造成皮膚刺激、提早老化;水晶體也是一樣,看手機看太多、沒有防曬就出門,或是長期用眼,就會讓水晶體老化特別快。

而水晶體對紫外線的吸收力很強,可以阻止紫外線直接照射到視網膜,即使沒有直直看著太陽,還是會透過物體折射到眼睛內,所以建議只要當天紫外線量高,最好都要撐陽傘、戴太陽眼鏡出門。

而水晶體在角膜的後面、視網膜前面,可以當成是一個透鏡,光線射進來的時候可以讓看到的物體,準確的投影在視網膜上;但如果失去了水晶體,投影就不準了,必須要戴1000度的遠視眼鏡才有辦法生活,同時也沒辦法調控看遠、看近的能力。

人工水晶體怎麼選

水晶體是終其一生都一直在生長的組織,但老舊的細胞會變成纖維,所以水晶體會越來越混濁,變成不透明的狀態,也就失去功能,這時候就代表水晶體「煮熟了」,需要重新換一個全新的水晶體。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說,人工水晶體有分成球面、非球面單焦點、非球面多焦點,或是散光人工水晶體。球面的水晶體健保有給付,跟非球面的比較,可以想成傳統電視跟液晶螢幕的差別,「畫質」或是「色彩效果」沒那麼好,但對一般人來說也很夠用了。

林鴻源則說,單焦點的只能選擇一個看得清楚的點,比如你選了看遠處的水晶體,遠處就看得很清楚,近的就看不清楚,反過來也是一樣,同時色彩還是有一點誤差;而多焦點的缺點是,光線進來時會有17~20%左右的損失、又要分給遠近(雙焦點),或是遠中近(三焦點),所以沒辦法看得像單焦點那麼清楚。

「但是因為光線會有一點落差,我會建議視網膜很健康,沒有像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視網膜疾病,還有夜間不需要開車的人,可以嘗試多焦點的水晶體。」林鴻源說。

相關報導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作祟!趙少康接受手術重拾清晰視界 醫提醒:中年人也可能提早發病

趙少康先生曾出現視力明顯退化的情況,回顧過去一年,他發現右眼視力逐漸模糊,不僅在閱讀報紙與文件時感到吃力,夜間開車時更因視線不清而影響安全,生活品質因此受到顯著影響。 由於他的工作性質與日常生活皆高度仰賴良好的視覺功能,因此這些視力退化的症狀讓他感到相當困擾,並開始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以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自理能力。經眼科專業評估後,釐清病因並展開適當治療,才能有效改善視力問題、恢復生活便利與信心。...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悠活健康 馮逸華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近年來發現右眼視力退化,不僅閱讀困難,夜間開車也變得吃力,原以為只是老花眼或疲勞所致,經檢查確診為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所引起,接受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後,視力大幅改善。醫師提醒,白內障並非老年人專屬,若出現視力模糊、散光加劇等情況,應及早檢查治療。 最近發現視力逐漸模糊,夜間燈光出現眩光,配戴眼鏡也無法改善?奧斯卡眼科診所醫師張正忠表示,這些症狀可能都是白內障的徵兆。白內障是由水晶體混濁造成的退化性眼疾,常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近視度數加深、對焦不穩與夜間眩光等。 白內障症狀依混濁位置而異...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白內障合併「兩眼不等視」有解!手術依個別需求量身訂製,重拾清晰視界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白內障是隨年齡增長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若不及早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白內障患者容易出現視力模糊、夜間眩光,造成白天閱讀困難,夜間開車吃力等現象。眼科醫師張正忠表示,當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影響到正常生活,就需要開刀。 張正忠醫師指出,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主因為水晶體混濁所致。他比喻水晶體如水果,由外皮(外層囊膜)、果肉(皮質)與果核(核心)構成:當果核混濁,常見於年齡相關的核性白內障,可能導致「近視樣改變(myopic...